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中医养生

立春过后别忘“春捂”,来看“春捂”的正确打开方式→

  • 时间:2025年2月8日
  • 浏览次数:1528

   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春天的开始,根据传统中医理论,春季是万物复苏、阳气生发的时节。
  早春的气温变化较大,忽冷忽热,总体来看,气温仍处在较低水平。俗话说:“春捂秋冻”。早春的暖意裹挟着料峭寒风,恰如其分的“春捂”可以守护身体元气。
  春捂为什么捂?
  立春后,人体阳气开始向外宣发,皮肤毛孔舒张开放,最易感受风寒,过早地脱掉冬衣,易引风寒侵袭,从而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。那么该怎样“春捂”呢?
  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,应以人体感受到温暖为主,捂出汗反而不利健康,这几个重点部位要注意保护。
  头部
  头部有风池、风府等穴,容易寒气入侵,外出时戴围巾或帽子有效避寒保暖。
  腹部
  主要是捂肚脐,肚脐又叫神阙穴,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,特别是胃部怕冷、爱腹泻的人,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。
  背部
  背部为“阳脉之海”,人体背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——督脉和膀胱经,是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。立春后乍暖还寒,若背部受凉,容易导致阳气受损、免疫力下降。
  足部
  都说“寒从脚下生”,立春时节下半身的保暖尤为重要,秋裤、袜子不要减得过早,尤其要注意保护三阴交和涌泉穴,能有效预防寒湿邪气从下肢侵袭入体。
  “春捂”不仅仅体现在衣物穿着上,饮食上也要注意不食用寒凉的食物,如冰淇淋、冰饮料等,可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食物,如红枣、桂圆、姜等,帮助身体驱寒。